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0/6/30 15:05:42

来源:安徽日报

 

位于滁州市南谯区的滁州金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各类脚手架、锻压件等为主营业务的外贸型企业。受疫情影响,企业遇到接单难、回款难、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和贸易壁垒增多等难题,生产一度陷于困顿。 “在区商务部门点对点指导帮扶下,公司享受到出口信用保险补贴政策,吃了‘定心丸’。 ”该公司财务总监钱翠兵说,有了这份保险保障,公司积极主动开拓海外市场,前4个月出口同比增长13%,预计全年完成出口产值可达2亿元。

疫情冲击带来的困难挑战越大,就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发展动力。把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让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直达市场主体的路径更加畅通。 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比全国高3.4个百分点,全省40个工业行业中有近一半的行业增加值逐月加快。

清障直达,稳定经济基本盘

外贸企业吸纳就业人口多,今年以来普遍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基层商务部门直接面对企业,能够第一手了解企业的具体困难和需求。”南谯区商务局副局长储兆玲说,当前更要大力发挥这种优势,主动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各项扶持政策,第一时间把政策落到实处,为企业纾困解难。

应对疫情冲击,持续深化改革的着力重点就在于破壁清障,坚决破除各类不合理限制性规定,让规模性政策直达基层,更好发挥托举市场主体效应,稳定经济基本盘。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中之重。我省坚决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面向企业、园区、社区等各类就业主阵地,用改革的办法最大程度挖掘就业潜力,1月至4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超年度目标序时进度5.2个百分点。通过在复工复产复市、援企稳岗、金融支持、项目建设等方面出台200多条托举政策,推动“大带小、上下游、产供销”协同复工复产,4月份67.6%的企业产能利用率达70%以上。

近期我省推出“六稳”“六保”50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凸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直达市场主体的改革导向。针对市场主体的难点和痛点靶向用力,着力实施“稳主体”行动,围绕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帮助企业稳定生产。同时,大力推进“扶主体”行动,对产品质量较好、市场销路好但缺少流动资金的企业,积极争取金融单位支持。对订单不足的企业,强化政企联动,帮助开拓市场。政策落实突出定向“滴灌”,发挥组合效应,统筹用好发行地方债、再贷款、援企稳岗、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等一揽子惠企利企政策,直达企业、纾困解难。

要素融通,畅通经济大循环

截至5月末,全省存款增速创下2017年8月以来最高增速,贷款结构同步优化,工业贷款增长明显加快。省统计局新近发布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8673.4亿元,增长15.7%,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工业贷款增长10.2%,加快0.6个百分点。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畅通经济循环的不可或缺要素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

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是优化金融要素配置的重点方向。我省积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抢抓当前社会流动性总体充裕的有利时机,不断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管道,畅通金融血脉和实体经济的循环,不断增强经济复苏的动力活力。

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提高,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一季度,在落实各项政策性贴息帮扶措施后,企业实际负担利率为1.3%。同时,我省设立1000亿元的省制造业融资贴息专项贷款,支持制造业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力争全年实现民营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500亿元以上。引导金融机构改革传统运营模式,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支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生鲜电商零售等消费新业态和传统消费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同时,抢抓资本市场推进注册制改革系列政策机遇,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实施股债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降低要素成本,提高可获得性,是企业复工复产、经济加快复苏的重要支撑。我省明确提出,用好国家用地审批权委托试点省政策,逐个项目梳理用地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解决方案,对建设用地审批涉及的前置审查审批事项,在项目建设单位先行论证的基础上实行并联审查,限时办结。同时,持续深入开展减税、减费、减息、减租、减支“五减”惠企行动,大力降低成本,提升要素融通循环效率,为市场主体松绑赋能。

创优环境,增强企业获得感

疫情冲击之下,稳定市场主体和投资者预期至关重要。持续深入开展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既是当下稳预期的关键之要,更是长远强活力的根本之策。

滁州格锐矿业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绢云母等非金属矿新材料深加工和资源综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用途广泛,是重要的制造业原料。公司成立20年,目前年产值规模2亿元左右。5月份,该公司位于南谯区新的矿石供应基地用地如愿获批,此举有利于公司尽快壮大规模实力。公司负责人表示,行政审批办理流程更透明、效率更高,稳定了公司的发展预期,也增强了把公司做大做强的信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的重大部署之一。我省明确提出,2020年底前,力争实现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审批时限比2019年平均再减少五分之一,继续保持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全国最少,最大程度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严格控制省以下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所有事项集中公布,明确许可条件、范围、有效期限,细化许可标准、办理程序和时限等要求,以更加规范透明的标准和流程,营造让市场主体更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通过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我省大力落实一批高含金量的改革举措。全省推广免费刻章服务,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建设“皖事通办”平台,水电气进政务服务大厅及“皖事通”办理,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 “六稳”“六保”50条政策措施更是明确作出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重点取消一批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新部署。

改革释放红利,发展迸发活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稳主体、活主体、强主体,全省经济运行必将持续巩固扩大复苏向好的积极态势。(记者 胡旭)

友情链接